“胃”,我們再來好好認識一下

▎本期科普作者: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yī)師 王朝陽
大家好,,這里是『醫(yī)生說』,。在人體復雜而精細的生理系統(tǒng)中,,胃作為消化系統(tǒng)的核心成員,承擔著儲存,、消化,、吸收、分泌與防御等多重功能,。以下我們將從胃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常見疾病及科學保養(yǎng)等方面好好認識認識它,。
一,、胃的解剖結構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形態(tài)隨充盈程度而變化,,空腹時呈管狀,,充盈時則呈球囊狀。
胃的入口叫“賁門”,,位于食管與胃的交界處,。賁門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其括約肌的收縮和舒張,調節(jié)食物進入胃部的速度,,確保食物能夠緩慢而有序地進入,,避免對胃造成過大的沖擊。
賁門也有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中的作用,。其內部有個環(huán)形括約肌叫賁門括約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處于關閉狀態(tài),有效阻止了胃酸,、胃內容物等反流入食管,,從而保護食管免受胃酸的侵蝕。
胃的出口叫“幽門”,,位于胃與十二指腸的交界處,,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胃內食物的流出,防止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和消化液反流入胃,。幽門表面存在一個縮窄的環(huán)形溝,,即幽門括約肌,它能夠根據胃內食物的量和消化程度來調節(jié)食物的流出速度,。當食物在胃內得到充分研磨和消化后,,幽門括約肌會松弛,允許食物進入十二指腸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二,、胃的功能
1.儲存功能
胃容量: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具有容受性舒張的現(xiàn)象,,胃在正常充盈狀態(tài)下的體積大約是1.5升到2升,,這一容量使得胃能夠儲存大量的食物,以供后續(xù)消化,。
2.消化功能
胃酸分泌:胃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即胃酸。胃酸的酸度極高,,pH值通常在1.5到3.5之間,,這種強酸性環(huán)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尤其是蛋白質的初步分解,。
胃蛋白酶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的主細胞分泌)在胃酸的作用下被激活為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夠進一步分解蛋白質,,使其變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便于小腸的吸收,。
消化酶與胃酸協(xié)同作用:在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質能夠被初步分解消化。
3. 運輸及排空功能
蠕動速度:胃的蠕動起始于胃體上部,,逐漸向幽門方向進行,。這種蠕動有助于食物的混合和研磨,并將食糜推向十二指腸,。雖然具體的蠕動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能夠有效地將食物從胃中排空。
排空時間:食物入胃后5 分鐘左右就開始胃排空,,排空速度與食物的物理性狀及化學組成有關,。液體食物較固體食物排空快,小顆粒食物比大塊食物快,,等滲液體較非等滲液體快,,三大營養(yǎng)物質中糖類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質次之,,脂肪最慢,。具體數(shù)值為水在胃中的排空時間最短,約為10-15分鐘,;糖類食物約為1-2小時,;蛋白質類食物約為2-3小時;脂肪類食物則較長,,約為4-5小時,。混合性食物的排空時間通常為4-6小時,。
4.分泌功能
胃液分泌量: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約為1.5到2.5升,。胃液中含有多種成分,包括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內因子等,,它們共同維持著胃的消化環(huán)境和功能,。
5. 防御功能
胃黏膜屏障:胃黏膜上皮細胞能夠分泌黏液和碳酸氫鹽,形成一層黏液-碳酸氫鹽屏障,,覆蓋在胃黏膜表面,,保護胃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蝕。
免疫細胞與抗體:胃黏膜內還含有豐富的免疫細胞和抗體,,它們能夠識別和清除潛在的病原體和有害物質,,維護胃部的健康,。
三、胃的常見疾病
1.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主要由病原菌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表現(xiàn)為胃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慢性胃炎則可能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表現(xiàn)為上腹痛、飽脹感等,。
2. 胃潰瘍:胃黏膜發(fā)生潰瘍甚至穿透到胃壁肌層,,主要癥狀包括上腹疼痛、飯后飽脹感,、惡心等,。其主要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等,。
3.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餐后飽脹感、早飽感等,。該病雖無器質性病變,,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4. 胃下垂:由于胃周圍支持韌帶松弛或因胃壁的弛緩等因素導致胃在站立時明顯下移的疾病,?;颊呖赡艹霈F(xiàn)腹脹、噯氣等癥狀,。
5. 胃癌:胃黏膜細胞癌變并失去控制地增殖的惡性腫瘤,。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中晚期則可能出現(xiàn)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等癥狀。其發(fā)病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家族遺傳等,。
此外,還有胃息肉,、胃結石,、胃黏膜脫垂癥、幽門梗阻等多種胃部疾病,。這些疾病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飲食不規(guī)律,、長期精神緊張、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四,、哪些人容易得胃病,?
1.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者
飲食不規(guī)律:如經常暴飲暴食,、不按時進餐、過度節(jié)食減肥等,。這種不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會擾亂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胃酸分泌紊亂,從而增加胃病的發(fā)病風險,。
缺乏運動:長時間缺乏運動會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導致胃液分泌減少,進而引發(fā)胃脹,、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癥狀,。
長期熬夜加班:這類人群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容易導致胃的正常功能受損,,增加胃病的發(fā)病率。
2.飲食習慣不健康者
偏好辛辣刺激,、油膩,、生冷性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的負擔,,長期食用容易引發(fā)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經常飲酒:酒精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發(fā)生。特別是空腹飲酒或飲用烈性酒,,對胃部的傷害更大,。
過量食用冷凍食物:食物溫度過低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長期如此容易引發(fā)胃病,。
3.衛(wèi)生習慣不良者
不注意飲食衛(wèi)生:如餐具沒有正確消毒、與他人共用筷子等,,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的傳播和感染,,從而引發(fā)胃病。
4.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雖然不是胃病的主要誘因,,但會增加胃病的發(fā)病率,。如果一級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均患有胃病,那么個體遺傳胃病的幾率會相對較高,。
5.其他特殊人群
長期服用藥物者: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就是其中的一種)等,,長期服用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增加胃病的發(fā)病風險,。
精神壓力大者: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增加胃病的發(fā)病率,。
五.胃的健康與保養(yǎng)
1. 均衡飲食
多樣性與均衡性:保持飲食的多樣性和均衡性,,確保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瘦肉和豆制品,。
避免刺激性食物:減少辛辣,、油膩、生冷和過酸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胃潰瘍等疾病的發(fā)生。
適量飲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的吸收,,但要避免在餐前或餐后大量飲水,以免影響胃的消化功能,。
2. 定時定量
三餐規(guī)律:盡量做到每日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長時間空腹或暴飲暴食。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適量,避免過晚進食導致消化不良,。
控制食量:每餐的食量要適中,,不宜過飽或過饑,以減輕胃的負擔,。
3. 細嚼慢咽
充分咀嚼:進食時要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般建議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再咽下,。
4. 戒煙限酒
避免煙草:吸煙會損害胃黏膜,,增加患胃炎、胃潰瘍和胃癌的風險,,因此應盡早戒煙,。
限制酒精:酒精對胃黏膜具有刺激性作用,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建議限制酒精的攝入量,盡量不飲或少量飲用,。
5. 保持情緒穩(wěn)定
情緒管理:情緒波動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導致胃酸分泌紊亂。因此,,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心情愉悅,避免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中,。
6. 適度運動
適量運動: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排空,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7. 定期體檢
胃鏡檢查: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胃部疾病,預防病情惡化,。特別是對于有家族史或長期存在胃部不適癥狀的人群更為重要,。
常規(guī)檢查:除了胃鏡檢查外,還可以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胃功能檢查等常規(guī)檢查,,以全面了解胃部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