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容忽視的“腸道病毒殺手”

▎本期科普作者:醫(yī)學檢驗科 主管技師 李玉霞
大家好
夏去秋至
又到秋高氣爽的好時節(jié)
隨著學生開學返校和接觸頻繁
易引發(fā)腸道傳染病的傳播
隨之而來的“腸道病毒殺手”令人隱隱不安
尤其學齡前兒童更應該注意
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臨床常見的腸道病毒

腸道病毒是一種生長于腸道的RNA病毒,雖然叫'腸道病毒',實際上發(fā)病卻很少在腸道,,感染人類的腸道病毒主要分為A,、B、C,、D組,,共包括117個基因型,主要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腸道病毒71型等,。腸道病毒一直是造成兒童感染的重要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肺炎,、新生兒膿毒癥等疾病,尤其在免疫缺陷人群或者新生兒中易造成重癥感染,部分腸道病毒容易引起院內(nèi)感染暴發(fā),。因此,,腸道病毒的實驗室檢測在臨床診療中至關重要。
腸道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通過污染的飲用水和食物進入人體,。偶爾也經(jīng)呼吸道傳播,當手足口病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可能會將含有病毒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另外還有接觸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的皮膚,、皰疹液,、口鼻分泌物或接觸過的物品,都可能導致病毒傳播,。
多種標本類型可用于腸道病毒的檢測,,例如咽拭子、肛拭子,、糞便,、皰疹液等。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患者早期可檢測咽拭子,;腸道病毒感染后腸道排毒時間可持續(xù)數(shù)天至數(shù)月不等,因此肛拭子和糞便標本同樣具有重要價值,。皮膚皰疹患者的皰疹液,、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患者的腦脊液等均可用于腸道病原學檢測,多種標本類型取決于臨床需求,、疾病表現(xiàn)等,。



腸道病毒的臨床檢測技術包括病毒培養(yǎng)、抗原檢測,、血清學檢測抗體,、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原體核酸。
病毒分離是腸道病毒檢測的金標準,,分離培養(yǎng)獲得毒株所需要的工作量大,、周期長、費用高,,無法滿足臨床工作需求,,該方法目前主要應用于科研領域。
抗原檢測是利用特定抗體識別腸道病毒中特定蛋白抗原,,用于早期快速診斷,,由于該方法敏感度不高,且腸道病毒基因型眾多,因抗原差異性可能會導致某些類型病毒檢測效果不佳,,抗原檢測目前臨床上已經(jīng)不再使用,。
血清中腸道病毒抗體主要檢測IgM和IgG,這些抗體均在感染一段時間后產(chǎn)生,,不同血清型存在一定的交叉反應,,感染受窗口期等時間限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目前不推薦血清學檢測抗體,。
PCR法可在一個反應中同時實現(xiàn)多種腸道病毒基因型別的鑒定,,例如本實驗檢測腸道病毒可同時檢測柯薩奇病毒A16型、腸道病毒71型,,脊髓灰質炎病毒1-3型,、埃可病毒,、新型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多個血清型等,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成本低,、通量高等特點,。目前PCR法已成為臨床最主要的腸道病毒檢測方法
腸道病毒引發(fā)的臨床疾病類型多樣,所導致的主要臨床癥狀有所差異,。一般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注意局域隔離等,。
醫(yī)學科普 僅供參考

厚德 / 精醫(yī) / 博學 / 篤行
編輯:朱萌萌 白卓蕊
一審:李玉霞
二審:林旭紅
三審:白春洋
一校:陳聰 高超
二校:林旭紅
三校:吳行

聲明: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官方微信刊載此文、使用相關圖片視頻等素材,,是出于擴散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不明確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