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人們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從前聽到這句話時只懂得去感恩,而時值疫情嚴峻,,我也曾有幸成為“負重前行”隊伍中的一員,,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沖鋒在前,,護他人周全。健康所系,,性命所托,,是身為一名醫(yī)者的初心;疫情不退,,戰(zhàn)士不歸,,是我身為淮醫(yī)人的一份信念。
記得當時第一天來到對接醫(yī)院,,剛放下行李箱,,只是經過簡單的防護用品穿脫培訓,便匆忙跟隨交班同行進入收治境外輸入病例的隔離病區(qū),。至今仍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境:
冷白色的燈光照在空蕩蕩的走廊上,,看著從病房里走出來的患者,一時覺得自己腿有些發(fā)軟,,屏住呼吸,,感覺防護服里像是在進涼風,就連自己檢查數(shù)次密合性的防護口罩也好像在漏氣,。我深知這只是自己膽怯的表現(xiàn),,于是隨即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認真傾聽交班者交代的每一項工作及所有應關注的細節(jié),,隨著逐漸進入狀態(tài),,所有的膽怯頓時蕩然無存,而作為一名感控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甲類管理的新發(fā)呼吸道傳染病,,對工作在一線的醫(yī)務人員來說,有著較高的感染暴露風險,,而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戰(zhàn)友們,,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與暴露,使他們克服恐懼心理,,從容應對所有的診療工作,,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與艱巨挑戰(zhàn)!
為此,,只能快速提升醫(yī)務人員的感控能力,,強化醫(yī)護人員感染防控知識,同時最大程度的避免人員培訓的聚集,。對此我采用“線下+線上”的復合式培訓模式,,進行感染防控知識培訓,使醫(yī)護人員快速構筑起三道防護屏障——物理屏障、技能屏障,、知識心理屏障,,為打贏抗疫阻擊戰(zhàn)起到堅實的堡壘作用。
面對疫情的復雜性,、嚴峻性,,為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醫(yī)院每周進行一次大查房,,根據(jù)患者病情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由于藥物的毒副作用,患者皮下注射的皮膚周圍出現(xiàn)紅腫,、硬結等反應,,護士老師們對此積極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每一天都用直尺去測量硬結面積的變化,,并詳細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每每看到這些,,我都會被他們這種嚴謹,、誠實的工作態(tài)度深深打動。為了檢測周圍環(huán)境消殺的情況,,進一步驗證病毒的傳播能力,,專家老師建議我們感控專員對指定的環(huán)境物體表面進行核酸采樣,以配合課題的研究工作,。在這種濃厚的臨床科研氛圍工作中,,讓我對科研的意義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科研的目的最終是更好的指導實踐,。
回想起剛開始時醫(yī)務人員還對自己被要求的各項工作存有抵觸,,到后來極力配合、信任,最后給予極大的尊重,,其實這一切都在詮釋著感控工作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說服醫(yī)護人員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工作,,也是我們經常說到的:有為才有位!
在這里,,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值得尊敬,,每一個患者都值得積極救治,每一天都發(fā)生著令人感動的故事,,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憶,。數(shù)日來,我忍受著胃部的不適努力吃好每一頓飯,反復告訴自己抗疫期間不能生??;我克服兒女情長的思想包袱,使自己時刻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但每每想到病區(qū)里因漫長的回家路而幾近崩潰的海外游子們,,在隔日進行鼻拭子采集時兩個小拳頭攥得像只麻雀的孩子們,長期沉默不語,、低頭看書的正處青春期的中學生們,,想到護士真摯的請求:感控老師,我可以抱抱這個孩子嗎,?而自己又不能給予肯定的答復的情景,,能做的只有一次次堅定自己的抗疫步伐,以負責嚴謹?shù)膽B(tài)度做好每一項日常工作,。